祭过灶王爷,晴天一天接着一天,雪也化光了,地面冻得坚实,精力无限的小孩子还会在外面疯跑,北风将脸颊吹得红彤彤。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年,家家户户炊烟不断,惹得在外面疯跑的孩子时不时跑回来缠着爹娘要上一口吃食,还有拿了大肉包子出去在小伙伴面前显摆的,特别是哪家做了麦芽糖,小孩子们会一股脑地跑过去,这个时候大人也不吝啬,拿了竹签子给每个小娃娃卷上一块。
今天是小年,照例整个宋家人要一起吃饭的,宋阿奶早早过来说:“今年中午在老大家吃年夜饭,晚上各吃各的,不要来回跑了。”
往年小年都是在宋大伯家吃的年夜饭,今年也是,只不过今年吃的是午饭,做菜的主力变成了大春媳妇,这意味着大春媳妇接过了婆婆的厨房,正式开始掌家。
宋大伯分家之后,这是大春媳妇第一年掌家操持宴席,虽说客人只是叔叔婶婶和自家兄弟妯娌们,大春媳妇还是极为谨慎,特地问春芽要了两斤酱油炖鱼烧肉,又杀了两只鸡做了好几个大菜。
大块的酱油肉颜色红亮,皮酥肉烂,筷子轻轻一碰颤巍巍的,宋大伯娘小心地夹起一块要快点放入嘴巴,免得掉了下来,大春媳妇谨慎地伸出手在肉块底下虚托着,好在都安全的进入了早就大张着的嘴巴,然后闭上嘴巴轻轻地一抿,油脂便在嘴巴里化开来,宋大伯娘点头说好,大春媳妇也夹了一筷子,觉得这是自己做过最好吃的一次炖肉。
炖鱼同样出色,清江鱼经过一个秋冬条条膘肥体壮,鱼肉如同蒜瓣一般,只要一点点甜酱油去了腥气,大块的鱼刺少,鱼肉紧实鲜甜,再好吃不过了。
鸡是整只下锅炖的,完好无损的鸡拎出来祭祖宗,这个是最考验当家媳妇的一道菜,鸡要完好,皮要紧实,火候稍微过一点点就没办法整只拿出来。祭祀用的鸡必须是整只的,破了相上不了供桌可不行。
拉拉草切碎了加了豆腐一起炖煮了,爽口又解腻,清爽的豆芽,再加上一盘盘白胖的饺子。饺子是羊肉陷的,一早宋老四提了半只羊回来,羊肉包饺子,骨头炖汤,这是上好的山羊,炖出来的汤浓白醇厚,加上姜片热热地喝上一碗,整个冬天的寒气都驱了出去。
今年过后,大春家再做年夜饭,一起吃饭的就是宋阿爷宋阿奶宋大伯宋大伯娘了。其余兄弟会在初一之后按家轮流摆宴席,宴请各自的兄弟姐妹妻舅姨妹了。至于叔叔婶婶们,关系亲近一点也会邀请一二,不会像现在携家带口全家上阵,年三十去别人家里吃席了,就像往年宋大伯办年夜饭,宋阿爷的兄弟就不会再被邀请,只会在年后的老一辈团聚一下。二春兄弟几个原本是挂在宋大伯这根枝丫上的小苗,如今独自撑起一头家,已然成了和宋大伯一样粗壮的枝丫。
桂枝看着日头,扶着春芽的手慢慢走去宋大伯家,手脚快的人家已经贴好对联喜纸,红彤彤地煞是好看。宋老根在背着手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柱子和青土在前面跑,春苗扯着春芽的衣角走在另一边,二春媳妇抱着小儿子在最后面,二春还在屋里头收拾换衣裳,想要在兄弟面前显出精神气来。
冬日里树头都是光秃秃的,远处的山也是光秃秃地一片萧瑟,路边偶尔露着枯败的草头,泛着白色。天空一片高远,同样泛着灰白色,太阳虽然晴好,北风还是不小,一阵一阵地刮地人缩着脖子。靠山村的冬天除了一片苍凉的灰白色再无其他,唯有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门前红色的对联和喜纸打破着一片衰败,显出一点热闹和喜气来。
无论怎样寒冷的天气挡不住人们脸上的笑容,平时关系不论远近,见着了总要打声招呼“过年好啊。”孩子们也没时间到处跑和小伙伴们炫耀得了新衣,大人忙着把整间屋子掸尘,打扫干净一年结的蛛网虫窟,小孩子总要跟着打下手,不是捧着贴喜纸的浆糊,就是拿着大人要换着掸尘的稻草扫把把头。
桂枝到了宋大伯家,和大家打了招呼就被宋大伯娘按在炕上陪着宋四婶说话。宋老四一家早早到了,春蕊早就在院子里探头探脑等着春芽姐妹。
宋四婶拉过春芽在身旁坐下,对宋大伯娘说:“大嫂只管忙去,不用管我们。”宋四婶说着掏出一个碧色的荷包塞给春芽,“数数,这是今年的工钱。”接着又拿了一个褐色的荷包给桂枝:“这是今年你家的菜钱,我一总算了给你。你回家自己分,我只给春芽腌萝卜干的工钱。”
春芽的荷包里是五个银元,桂枝点头示意春芽收起来。
“本来大师傅还有一身衣裳的,”宋四婶拍着春芽的手,“你娘明年生了肯定没空顾着你,我给你做一身作客的大衣裳过年穿,”转头看向桂枝,“春芽的嫁妆也好准备起来了。”
“多谢你想着,”桂枝数了数荷包里的钱,也拿出五个银元给春芽:“娘也给你大师傅的工钱。”
“瞧这精明的亲娘,”宋四婶不满,“我那是一季的工钱,你那是一年的工钱!春芽这一年替你干了多少活计呐。”
“哎呦,这是给春芽抱不平来了,”桂枝塞了一个油果子进宋四婶的嘴巴,“我哪里有宋老板娘大方。”一句话说得妯娌两个都笑了起来。
“春芽你把钱收好,不要再给柱子春苗买零嘴,”桂枝嘱托道,“娘也会给柱子工钱,你们手头有钱,学着自己花,算计着用。”
“知道了,娘。”春芽将荷包收好,点着头答应了。这是春芽第一次手头有钱,还是这么多钱,春芽觉得自己如今是个小富婆,靠山村再没有比她钱多的姑娘家了。
“和春蕊玩去吧,我和你四婶说说话。”桂枝笑着说道。
春芽走出去找春苗和春蕊,几个青子辈的侄子在烧爆竹,春芽赶忙两步走过去说:“小心着离远点,别烧了衣裳。”
“姑姑,”一个小子叫道,“离远了看不到,我们会烧呢。”
“好了好了,这个烧完了吃饭,”宋阿奶出来,“每年都有烧爆竹伤着的,你们可不许多烧,看火星子冒的,烫着可疼。”
东西两边炕上都摆上了小饭桌,男人一个屋女人一个屋,孩子们在地上跑着,想吃那个指着盘子总有大人夹给他。
大春给兄弟们倒了酒,带领着兄弟们给宋阿爷宋大伯宋四叔和宋老根拜年,一杯喝完了又走去西屋给宋阿奶宋大伯娘宋四婶和桂枝拜年,两边都敬过酒才坐下来正式吃年夜饭。男人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宋四婶悄悄走过来看到宋四叔只是举杯沾了沾嘴唇并没有喝多少又悄悄转身走了回去。
“老四心里有数着呢。”宋大伯娘宽慰她:“来,尝尝,今年大春媳妇做得菜真是不错,这个肉特别香。”
宋阿奶也喜欢炖肉,咸香酥烂,肥肉香而不腻瘦肉也不塞牙,正适合宋阿奶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人吃。女人们没有喝酒,除了宋阿奶一开始倒了一杯喝完了,大春又过来给宋阿奶倒了一杯,宋阿奶吃着肉小口抿着酒,舒心极了,看到身旁走过的重孙子还用筷子沾了酒让小娃娃们尝尝,只把这些小娃娃们辣得躲远了去。
一时吃完了饭,宋阿奶催着宋老四一家子赶紧回城去:“一会晚了路不好走,早点回去。过完年下雪的话就别回来了。”一会交代宋老根:“回去别烧爆竹了,免得惊了桂枝肚里的孩子。今年年后你家哪天摆饭,我去帮着做,别让桂枝忙活了。”
宋老四从车上拿下来鱼肉点心衣裳换上各家送的各色包子卷子和妻女赶着骡车回家,宋大伯娘带着大春媳妇送到了村口看着骡车越去越远,婆媳两个对视一眼说道:“这就又过了一年!”。
桂枝一家人也踏着爆竹声回到了家。宋老根和柱子开始贴对联喜纸,门口自然是要贴上大块的福字,还要倒过来贴。二春在家里看到了大喊:“小叔,福到了福到了。”宋老根乐呵呵地回应:“是呐,福到了,你家福也到了。”
堂屋大门是一对红对联,写着:喜添人口福星照 乐满家园春日长。宋老根满意地瞧着贴好的对联对柱子说:“咱家又要添人口了。”
春芽也开始备料准备自家的年夜饭,鸡炖了,大骨头也加进去,煮了满满一罐子高汤。蹄髈也放进锅里炖着,养在桶里的活鱼拎了一条出来,过年的鱼要有头有尾才好,春苗依旧是火头军。
桂枝把全家的新衣服拿出来,别人都只得一件青色的大褂,独春芽是一套绣梅花的小袄和大红镶青边的百裥裙,这套衣服颜色鲜亮,无论是大姑娘还是新媳妇穿着都行,是宋四婶给春芽置办的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