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首歌整体的基调偏向于明亮,但为了最终的舞台效果呈现,color组这次还是选定了深色系的服装——这是经过全组人商讨之后的结果。
但整体来说,不是那种特别华丽特别“舞台”的风格,而是相当日常化的搭配,看上去倒是很有轻松随意的感觉。
因为color这首歌歌词的核心就是“相遇”,讲述了具有着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的相逢,所以为了契合主题,每个人的服化风格其实也不太一样,没有那种高度统一的样式,只保证了一致的色调和整体的协调性——最终希望达成的效果就是有差异,但融洽。
结果是还算成功,至少组员们都挺满意。
齐路遥这次搭配的是那种黑色短款的薄风衣,样式有点繁复,但也没复杂过分。
发型也特意梳成了比较规矩的样子,只不过额外添了一道深红色的挑染,看上去倒是又平添了几分少年气。
他们组的舞台布景不算很多,所以等候时间并不长。布景完成之后,一组人上台,最先做的还是惯例性的自我介绍,加上一些有关于接下来表演的引入。
和三公类似,今天的导师合作舞台也就六个表演,真正演出的时间满打满算就半小时。但公演总归是要有两个多小时的,剩下的时间都要靠着MC环节来凑,所以他们在台上讲了点有趣的练习经过,又留了些悬念,这才正式进入演出环节。
-
依旧是音乐先于灯光响起。
只是,与一般的舞台打光有一点不同,此时此刻,顶灯打出的零散的金色的光斑星星点点地亮起,向各个方向铺展开,再将整个舞台渲染成宛如星空的模样;浅蓝色的光点穿插其中,如同流水般的光效时刻闪动着。
未曾停歇。
这场表演最终也是有点难得的全员手麦配置。
虽然color这歌单论对唱功的要求其实不算太高,但舞蹈强度是真的不低,以至于除了叉团本身的那一版外,为数不多的出现在各个竞演节目中的正式翻跳舞台,差不多十个里有八个是半开麦——剩下两个是不开,纯跳。
但他们组是一定要全开的。
一方面因为这是导师合作舞台,拉着原唱一起半开麦既不尊重原唱又是自己给外界送嘲点,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组有个大主唱。此外,节目进行到现在,除了二公的dance组以外,大部分舞台其实都是全开麦的,唱得特别差的也有,到了播放版也会大幅度修音,但正式公演的时候,真不真实多少是个态度问题。
他们组的几个人又刚好都是特别认真的那种。
同时,也是因为本身舞蹈强度够大,所以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节目组的耳麦收音效果实在是不稳到了即使知道有修音color组众人自己也都接受不了的程度,所以干脆就改了。确实可能会影响一些动作,不过最终几个人商量着,也算是调节了下来。
毕竟他们是跟着原唱一起练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能力也要强了不少。
随着音乐声的推进,舞台的底部灯光逐渐亮起,少年们的身影也逐渐清晰起来。
起始的队形,是所有人站成了六边形的形状。
金色的光从混乱流动到逐渐寻回秩序,最后凝固成了很接近六芒星的形状,六个角隐隐约约地连接着背对而立的六个人。
“独自穿越过山川河流”
简星航从舞台侧面一步步走向中央,浅蓝色的灯光穿插环绕着前行,追随着他的步伐。最后,他的脚步停止在六人队形的中心,侧对着观众席站立,身形再度隐没于刚好未被灯光所覆盖的阴影。
“再次相逢于无尽星光之中”
站在队形最前方的靳羽右手握着话筒,左手在空中划出一个半圆,与头顶天幕中的划过的流星图景完美同频。
——这是那天讨论舞台设计后形成的最终方案之一。
让全场的灯光,都成为他们舞台的构成。
最原始的灵感其实依旧是来源于烟火。
齐路遥他们是在尝试性提出设想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场馆的灯光能打出这么多花样,如果用心策划准备一下,几乎是可以玩成投影仪,只不过呈现出的效果要比投影仪看上去高级了不少——当然也复杂了很多,调试到现在的状况,实际花了相当长的时间。
刚讨论出来这种形式的那天晚上,简星航就熬夜去做了预调试。到第二天白天,color组人也花了所有组里最长的时间在与灯光的协调之上。
但即使如此,排练时间也依旧很短,同时容错率也极低。
几乎将他们的走位和节奏限制在了一个需要完全不出错的水平上——任何独特的设计都必然伴随挑战。
靳羽这句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就像信号。
话音落下的一刻,他退后一步融入队伍中,同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从几乎是静止的状态被彻底解放。
几乎都是飞起来的走位,人均跨越大半个舞台,又在同一时刻,在下一个、乃至于下几个站位点干净地收住。
闪烁的灯光依旧追逐着每个人的轨迹,在移动的过程中又不断产生小规模的爆裂效果,那些如同烟火余烬的色彩也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相当耀眼的绘卷。
“人生如逆旅
无数
擦身而过”
于时秋换位到最前方,停顿下来唱自己的part,然后转过身,伸手向前,从队友走位形成的片刻空隙中退向舞台最后方。
一条光路跟随着他的动线,光路的另一端,游心昼换到C位。
“延伸的道路
记载
途中闪烁”
话音落下的一刻,那条光路骤然破碎,星星点点的光斑散落向舞台的各个方向。
伴奏的鼓点声加快,组员们踩着鼓点落下的声音停顿和走位,每一次极短暂的暂停,动作和灯光都相互照应配合,将舞台的呈现描绘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又印证上每一句歌词。
极端的快节奏,伴随的是同样极端的绚丽。
“盛放于角落的花朵
沸腾于焦点的海浪烈火
缠绕交错
描绘出彼此的始末”
队形变换的复杂程度又骤然上升了一个台阶,简星航还是站回了队形的中央,没怎么走位,而是站在原地,跟随者其他人的走位而动——就像是被轮流站C的剩余六人,用一条不存在的线牵引着行动。
在又一次换位之后,齐路遥换到C位,一边用左手勾画出纷繁复杂的图像,一边同时唱出这一段的最后两句,然后抬手,在转身偏离中心位的一刻,将话筒旋转着向上扔出。
灯光也就跟随着被竖直向上抛出的话筒同步上移。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靳羽从中线做了个极快的180度转弯,右手伸手接下齐路遥扔出的话筒。彼此走位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两人在灯光相当微弱的视觉死角,完成了另一个话筒的交换。
然后齐路遥往后几步,将自己隐没于未被照亮的黑暗之中。
或许是这个交换的动作实在是过于有操作性又过于配合流畅,以至于经历了极短的刹那安静后,台下骤然爆发出了相当多的各类应援声,接着又统一成了喊名字。
有喊他自己的,也有喊靳羽的,喊过一会,又重新归于这首歌本身自带的应援词。
全场的气氛好像都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台上的灯光也一盏盏明亮起来。
站在舞台上,被这些从各个方向升腾起来的灯光所簇拥的时候,齐路遥甚至有片刻过于炫目的感觉。
但相当好。
站在灯光中的每一秒,都会让人更喜欢一点这种感觉。
“灯火辉煌耀眼
欢呼呐喊未曾停歇
萦绕于心
是不断回放的光景”
靳羽的独唱接下全歌最难的一段。但即使难度很高,在此时此刻,他的声音也依旧稳到无以复加。
应援声和歌词完好对应上,无论是台上的明亮如白昼的打光,还是台下的原版应援混杂着每个人的名字的呼喊,都给这个场景添上了一分热烈和释放冲动的感觉。
好像和歌词的意境有些不搭,但又似乎契合地刚刚好,让人觉得就应该这样。
这首歌就应该这样,或者说,属于偶像们的舞台就应该这样。
所有人的身影都在光的照耀下忽明忽暗。
最后一个字落下的时候,靳羽向侧方位后退一步,齐路遥从后方的暗处旋转着飞身而下——这次是真的飞,是因为他们在走位线的后方搭了个小高台。
其实是有点危险性的动作,但他自己相当有把握,而且,一旦成功了,就足够给人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齐路遥落下的时候接了个半跪的下蹲动作,然后瞬间抬头起身,向前方骤然伸开手掌,从向下滑动到天空。伸出手的一瞬间,向右偏了偏头,轻笑着对台下眨了眨左眼。
一个极短暂的wink。
同一时刻,舞台周围一圈的火光效果直接窜上空中,这次是真的最接近烟火般的景象。
靠着完全同步的整齐的跳跃动作,所有人的站位在这一瞬间骤然分散开。
灯光随着走位的分散而同步分散炸裂,伴随着是齐路遥作为C位的最后一段合唱段落。
这是主舞位带给他的唯一一段额外的part,此时此刻,站在这段齐舞C位的齐路遥,给所有观众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一份即使是和大前辈同台,也没有任何能够被拉踩的空间的答卷。
“我依然相信
相遇此刻的意义
真实的触感
勾勒时空的印记
无数次相逢
铸就独一无二的真实奇迹
光的终点是你
也是无可替代的彼此”
唱到最后,渐渐地,观众席中的一部分呼声也渐渐转换成了合唱。
这首歌虽然不如出道专的那首主打歌,但毕竟也是曾经随着叉团的一夜起势流传向天南海北的。在座观众中,听过的占多数,会跟唱的也并不少。
况且合唱这种事,是最有感染力不过的,有人打头,就自然有人跟上。
最后一句词落下的时候,整个舞台的灯光第一次全部点亮——不是最高的那种亮度,但是却点燃了舞台每一个角落。
但还不是结束。
伴随着观众席逐渐燃烧起的惊叹声,他们头顶的灯光也一盏盏点亮。
最后是观众席间的灯光。
本来应该在出入场时候才会亮起来的灯也间隔着闪烁,不算明亮,刚刚好不会晃眼的程度。
第一次,齐路遥以站在台上的视角,真正看清了那些台下的为他们每个人而来的观众。
然后几个人一道,在ending完成之后,向台下长鞠躬致意。
-
在此之后,陆祈上台做最后的总结。
第四次公演随之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