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瞬间,记忆长廊被打开,她甚至能确定地得到一个结论,这张纸上的许多字和很久之前他给自己的第一封回信是雷同的。
信里说,他已经正式毕业离校,提醒冯玥不要再往现在的地址寄信,以免没人签收会被退回。
信里还说,他即将动身前往美国工作,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调回国内的可能性。
二十四岁的冯瑄不比十八岁时进步多少,礼貌的话语毫无新意。
他写道,如果冯玥未来遇到学业上的困难,可以给他发电邮,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愿意提供帮助。
成人世界的社交场合,妥善周到的待人接物,本该如此。
冯玥在想,其实冯瑄从开始时的身份就是一个知世故的大人,多年下来从未变过。不圆通的是自己,直到如今才懂得这个道理。
读完信后,不高兴的情绪是真的。
但她不高兴的对象是她本人,而非冯瑄。她很清醒,冯瑄没有义务来回应自己的情意,被拒本身也不会令她感到惆怅。
她只是羞赧于那场鲁莽的表白,让他们之间本该云淡风轻的尾声被突兀地添上了尴尬的色彩。
冯瑄在信里留下的邮箱名很好记,经典的字母加数字的组合,直白地用了他的中文名和出生年份。分隔符后面的域名是那家总部在西雅图的跨国科技公司。
互联网巨头的offer应该不算好拿,但联想冯瑄的优秀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冯玥把信收好,放进专门用来存放回信的铁盒子里。
这将成为她收到的最后一封信。
是的,冯玥做好了决定,她以后不会再给冯瑄写信了。这段长达六年的纸上仪式,该顺应潮流,尘封进独属于它的那个时代。
特殊的陌生人是种很好的关系,而电子通信极有可能粉碎他们间良久保持的传统。即使以后不再联系,冯玥也不想改变它曾经的性质。
巧雅先前说她是疯狂恋爱脑,这个评价既对也不对。
冯玥会选择来海陵读大学,的确很大一部分因素在冯瑄。这座冯瑄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是当初她迫切想要逃走时唯一能想到的地方。
但她来海陵,并不是为了追求冯瑄,甚至连和他见一面的念头也不曾动过。她只是想过来看一看,走一走。记忆里的文字若能和活生生的画面重合,身为见证者,会觉得很圆满吧。
这里于她,陌生又熟悉,比重调和得恰到好处。
在这个难有机会遇到熟人的地方,她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充满了清新自由的味道。
与此同时,生活在这里亦很心安,随处显露的熟稔感,不会让她觉得有被异乡排斥。
融入海陵是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过去的那些年,她“划”过东湖的游船,“赏”过竹山的美景,“逛”过九街的夜市,也“尝”过当地的美食。
然而有一个消息,冯玥并未跟林巧雅更新。
那就是,海陵已经无法寻到冯瑄的身影,因为他离开了这座城市,去了大洋彼岸的遥远国度。
事实上,任何有关冯瑄的话题,她之后都不打算再和巧雅提起。
她的这位好军师,暗恋经验异常丰富,然则实战技巧为零。当初自己脑子进了水,才会信了她的话去表白。
她依然同意,喜欢别人是一个人的自由,然而现在更相信,这份自由仅仅是那个人自己的事情。
她心里喜欢着冯瑄,没有必要否认。可她不会再宣之于口,就算是当事人也不例外。
好好地把她的喜欢圈在心底,只是冯玥不会给自己的心设限,对冯瑄的喜欢消失在哪一天,那就等到那一天为止。
冯玥觉得,眼下的日子就很好,既能试着做一些会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又不用顾虑会打扰到对方,所以她很喜欢这个阶段。
来到海陵的第二天,坐了很久的车去找寻那个她在信封上写过几十次的地址,就是她能想到的开心事之一。
或许是大学家属区的缘故,这里的物业管理极为严格,如无门禁,外人入内一律要做详实登记。
工作尽职的门卫师傅正拿着本子往岗亭走,看冯玥在一旁站了老半天,忍不住开口问道。
“小姑娘,你要进去吗?”
冯玥摇了摇头,“不进去,我在等人。”
她自然没有在等人,又哪来的人让她等呢?人去楼空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正因为这样,她才能放心地在这里现身。
在他的小区大门外站着,和在小区里面的屋子门口站着,冯玥并不觉得有太大区别。
她已经很满足了,不在意时间的错开,起码空间上这是她和冯瑄距离最近的一次。
今日的开心事已达成,冯玥转身离开,留恋感并不强烈,毕竟未来四年她就在对面的海大读书,想来这儿随时都可以过来。
往市区开的公交班次很多,冯玥不急着回酒店,她记得刚刚步行过来时有路过一家便利店,打算去那边随便买些吃的把午饭应付过去。
货架上的饭团正在做促销,她挑了两个又拿了瓶水,走去收银台买单。中午的时间段店里有些忙,食物加热需要排队。冯玥一边等候,一边对着门口发呆。
“姑娘,在找工作吗?”
一个看起来和她妈妈差不多年纪的女人,主动上来和她搭话。
冯玥有些意外。
女人身上的马甲应该是工服,上面印着“美好”的字样,也就是这家便利店的名字。
但她的意外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回神她就发现,刚刚自己对着放空的地方贴了一张很大的招工启事。
她其实无可无不可,总是要找工作的,做什么和在哪里似乎都不那么重要,而且海报上写的薪酬虽然谈不上可观,但跟快餐店的小时工相比,还是要划算不少。
“嗯,”冯玥点头,问道,“你们这儿还缺人吗?”
“缺呀,妹妹,”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对方的热情迅即高涨,明显地体现在了音量上,“我刚看你半天了,缘分不是?原本明天还有两个要过来应聘的人呢,你要答应来干,我现在就给他们打电话,说店里已经招着人了,怎么样?”
冯玥心里讶然,找份工作这么容易?老板招人,什么条件都不看吗?
“我没有做过超市的工作。”
不想东家做个冤大头,冯玥先交代了自己不具优势的经历。
但她不傻,倒是没有把全部的真相都坦诚出来。别说超市了,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工种她都没做过。
“不怕,店里的活儿可容易上手了,总共就收银和理货两项,看你喜欢哪个任你挑,而且我们这儿店面不大,工作量跟总店比轻松多了。”
“那行,我先试试吧,您希望我什么时候来上班?”
“别试试啊,妹妹,你一脸的聪明相,肯定能把活干好。你下午要空着的话,那吃个饭就上班吧。姐到时候做报表算你今天全勤,白拿半天钱,你看怎么样?”
回酒店也无事可做,冯玥想了想,同意了对方的提议,或者准确来说利诱。
女人带着她去后面的办公室办入职,说是办公室,其实不过是在仓库的角落里放了一张电脑桌。
冯玥在称呼的选项里徘徊,不确定老板或阿姨哪一个喊出来更合适,只好暂时不说话。
好在对方很快做了自我介绍,说她姓吕,是这边的店长,以后喊她吕姐或者店长都行。前一个叫法冯玥有点张不了口,于是默默选定了第二个称呼。
“哇,小冯,你还没满十八哪?”吕姐拿了她的身份证在复印,看了眼数字忍不住惊呼道。
“嗯,还有五个多月成年,但我已经高中毕业了,”冯玥接下去迟疑地问道,“那我还能来店里上班吗?”
“没事儿,不一定非要成年,你满十六周了就行。但是,倒是有个小麻烦,我看你的户籍在兰陵市,那你在海陵这边有监护人吗?你这种情况,得监护人陪同才好办社保。”
社保?冯玥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甚至连社保具体有几种保险组成都不是很清楚。
“我可以不交社保吗?兼职的话,是不是就不用交社保了?”
全职的招工成本要比兼职高上许多,也算半个管理层的店长,这笔帐是算得清的,但是有些话她自然不能当着员工的面直接说出来。而且两者的流动性差得很大,也是她目前最顾忌的地方。
“小冯,你要做兼职的话,也不是不行。等你过段时间满十八周岁了,转成全职,办理社保也容易。但你千万答应姐,至少要在我们这儿做足一个月吧。可别干干就不干了,万一到时候找不到人接手,姐可得急死。”
“行。”冯玥给了店长承诺,觉得既然别人先予她方便,她也应当予别人方便。
等她工作了一段时间,这边的老员工才透露了内幕,说冯玥能顺利接替住空缺的岗位,可是解了吕姐的燃眉之急。
他们门店按公司规制要配三名店员,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情况下,轮流三班倒很合理。
而且因为大学城的特殊地理位置,通常这三名店员里,两名全职一名兼职即可。附近的大学那么多,学生打工的情况很普遍。
其实冯玥顶替的就是原本店里的大学生兼职。那孩子家中有事突然辞工,加上六月底正是大批学生放假回家的时候,招人确实很难。
店员的空缺向来由店长去填补,那段时间,吕姐一边有四个店要巡检,一边还要固定在大学城三班倒,体力不堪负荷,每日叫苦不迭。
所以说,她能捡着冯玥这么大的宝贝,估计在家偷笑了好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