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宠爱

繁体版 简体版
偏偏宠爱 > 请君簪花时 > 第67章 墨魂

第67章 墨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全国高校书法大赛的展厅内,松烟墨的气息沉淀在空调循环的风里。我展开一卷熟宣,指尖触到纸面细腻的帘纹——这是特意托安徽老师傅定制的,仿的是北宋澄心堂纸的工艺。

"请央美朱亦妍同学现场创作。"主持人的声音刚落,观众席的交谈声便低了下去。

狼毫蘸饱墨汁,在砚台边缘刮出完美的圆锥。提腕的瞬间,我忽然想起十岁那年,爷爷握着我的手在旧报纸上写下第一个篆字:"笔要正,心要静。"

"星"字的圆转处用了三分力,墨色透过纸背,在垫毡上晕出淡淡的影。耳边似乎响起敦煌壁画修复室里,老专家用软毛刷清扫千年尘灰的沙沙声。去年在莫高窟临摹飞天衣袂时,那种与古人神交的震颤,此刻又顺着笔杆爬上手腕。

"看那飞白!"观众席有人低呼。

笔锋在"汉"字的垂露竖上轻轻提起,枯笔如大漠风化的岩层。这是我跟着修复组李师傅学的技法——八十岁的老人,能在补全壁画缺损时,让新笔触与千年旧迹浑然一体。

评审席中央,书法泰斗徐老突然起身,手杖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响:"好!这一笔有《峄山碑》的气象!"

我搁下笔,发现自己的影子正落在作品上。阳光透过高窗,将宣纸照得微微透明,墨迹中隐约可见纤维的走向——就像在故宫修复《千里江山图》时,那些在显微镜下显现的,王希孟当年运笔的轨迹。

颁奖时,组委会主席特意多握了三秒我的手:"朱同学,国家图书馆正在筹备'敦煌写经修复项目'..."他递来的烫金聘书上,我的名字旁已盖好鲜红的公章。

走出展厅时,初夏的风掠过未名湖面。手机震动,导师发来消息:"日本正仓院愿出借唐代《乐毅论》摹本,指定由你参与修复。"

背包里的奖状沙沙作响。我摸了摸口袋里那枚从小戴到大的铜钱——爷爷说是周岁抓周时攥住的,边缘早已磨得发亮。铜钱中央的方孔透出一线阳光,在地上投出个小小的,完美的圆。

(专业细节)

澄心堂纸:北宋名纸,现存真品于辽宁博物馆

飞白技法:源自东汉蔡邕见工匠用帚写字而悟

正仓院借展:2024年确有此文化交流计划

铜钱隐喻:呼应前文朱家"忠孝传家"的影壁

纤维走向:书画鉴定中的"帘纹观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